新生入学必备:你做好了这些准备吗?
摘要:2024年录取季尾声临近,留学生已经手握理想大学的入场券,即将启程奔赴梦校,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。本文将分享一系列新生入学指南,旨在帮助留学生们驱散焦虑,为即将展开的留学生活做好周全的准备。,新生入学必备:你做好了这些准备吗?
随着2024年录取季的结束日益临近,许多留学生已经收到了他们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开始做最后的准备,迎接即将开始的国际学习之旅。
即将在8月底出发前往遥远的国度,开始全新的人生篇章。在学生们满怀激动和期待之时,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未知生活的担忧和疑虑:如何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节奏?如何与当地人顺畅沟通,避免语言障碍?又该如何融入全新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呢?
针对这些常见问题,本文将分享一些建议和技巧,帮助留学生缓解焦虑情绪,战胜内心的不安,为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做好充分准备。
言语是面临的首要挑战。
许多中国学生都觉得,在学术和日常生活中,英语作为第二语言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。
刚到美国时,由于英语水平的不同,很多留学生会经历所谓的“沉默期”。在大约一到两周里,他们可能因为担心犯错而不敢开口,不愿分享自己的想法,也不敢积极参与小组讨论。即使是一些在雅思和托福考试表现优秀的学生,初来异国也可能会觉得听力有挑战,因为课堂内容和日常对话常常涉及更复杂和自然的语言环境。
在中国,有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足以应对日常交流。然而,在美国,学生可能发现即使能听懂老师的讲课,理解同学们的闲聊可能更具挑战。这样的沟通障碍可能导致误解、笑话,甚至影响知晓作业和考试时间。
然而,这个阶段并非不可逾越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许多学生会发现,随着逐渐习惯和理解美式发音习惯和表达方式,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会明显提升。同样,当留学生改善了英语发音后,他们也会发现听英语变得更加清晰和流畅。
语言障碍不仅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,还可能妨碍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达。如果一个人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想法,即使再有才华和魅力,也可能难以被他人理解和欣赏。因此,要克服语言障碍并提高英语沟通能力对留学生来说至关重要。
建议:
为了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和国外的生活学习步调,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两种策略。
首先,要重视并提升英语口语能力。不要害怕说出来,要多与外国人交谈。通过和他人对话,可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渐渐地克服语言上的障碍。
其次,提前做好学术准备同样至关重要。预先学习课程内容,熟悉教学方式和要求,这有助于你在开始学期后快速适应课堂氛围,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。
遵循这两条建议,可以帮助你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,享受美好的留学经历。
中美的评估制度存在差异
中美两国的考评体系除了语言之外,还有明显的不同。
在国内,学生常常倚赖考试前的冲刺复习或匆忙抱佛脚。然而,海外教育体系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评估,以及各阶段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。在这种体系中,每次考核和作业都会纳入总成绩计算,考核频繁、任务繁重,依赖最后时刻的冲刺对成绩毫无裨益。
以美国的评估制度为例,每周的任务通常会有至少4到5个(课堂内或课后完成),还有1项项目和2次期中和期末考试。所以说,一门课程一共有5*12+1+2=63次考试!
这么多的考试任务,再加上每学期需要修习的4-5门课,整个学期的考核安排非常紧凑,每次考试的得分都可能对最终成绩产生影响。
建议:
在学期开始之前,建议同学们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包括所有课程的进度,并提前预习课程内容。时间管理能力是留学生必须面对的挑战,也是学校间接考察的一个方面。
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,合理安排时间,可以让同学们有条不紊地推进学习,确保每次考试都能游刃有余地备考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,还能减轻学习压力,让留学生活更加顺利。
中美教育体系的不同
• 国内的教学方式
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时,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详细,帮助我们标注重点,预测考题,甚至有一些科目只需背一背就行了。
• 离岸授课模式
教授在课堂上只讲解了20%至40%的知识,其余的内容则需要自行学习。也就是说,课堂所涵盖的知识远远少于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考试范围。
根据图示,举个例子来说明:在课程大纲中会清楚注明该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比例,一般为1:11。每周至少要投入8-10小时学习这门课程,才有可能通过。
中美课程进度的不同
美国的课程特点是内容丰富、教学进度快、适应周期短。
对于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,入学第二周就要参加第一次小测验,学生适应时间很短,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学习状态,做好过渡。
请参考下方图表,一个月内完成学期的20%占分任务,两个月内完成50%,最终考试占分通常为30%-50%。
然而,在开学的最初两周,许多学生仍处于探索和适应阶段,他们或许还沉浸在即将出国的兴奋情绪中,或是对离家的惆怅之情。在这段时间里,生活上的挑战、与家人分离带来的孤独感,以及即将到来的考试压力,将会一同笼罩在我们身上,因此我们很容易陷入崩溃的状态。
建议:
为了确保学生成功应对学术挑战,建议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做好详细的学术规划,深入了解国内外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,以及掌握课程的实际情况。
同学们可以通过提前预习每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,这样可以更好地备考,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,避免在考试前感到困惑和手忙脚乱。
中美教学方式及学习时间的不同
国内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正课和大课,而海外则展现出多样化的授课方式。除了传授的Lecture,还有TA主持的Tutorial辅导课,甚至一些专业还有Lab实验课。每门课程每周的上课时间通常在5至8小时之间。
教授的讲座通常在有阶梯的教室里进行,大约300至400名学生一起上课。这些学生和教授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,因此他们的口音也不尽相同。教授在授课时不会慢下来以迎合国际学生,课程进度相对较快,一堂课可能会覆盖4至7个章节,只对部分关键内容进行讲解,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行学习。
外国人的思维跳跃和语速快,容易让中国学生跟不上进度,因此建议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听讲,并提前预习教授的课堂内容,这样有利于更快地反应和理解。
即将出国留学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很紧张,但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建议开始准备。如果在美国研究生申请过程中有问题,欢迎向北京美研顾问老师在线咨询,我们乐意帮助你解答疑问,助你留学之路!